義理

易經的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學。 歷朝歷代皆有人註解,名家亦不在少數。且迭有名家洞見問世。可說是百家爭鳴,各有灼見。孔子亦將易經列為古代學子必讀課目之一(六經)。可見,古代年輕學子就已經接觸易經。 惜乎時空荏苒,大環境改變、時代改變.....種種,古代文字,誨澀不易懂,加之商業利益多所玄虛。致使易經蒙上方術之誨名。 ,古代經典在現代,變得越來越難懂。

童蒙易經希望將這套完整的哲學,藉由童蒙易經這套多層參數歸納治具,轉化成是人人可親近且有趣的學問。使從國小稚齡學童即能親近經典易經,這也是取名"童蒙"由來。雖說取名"童蒙",但過程不輕忽,內容也不打高空。

 南懷謹老師說的特別經典:"因為到今天為止,宇宙間的事情、物理,沒有一個是超過六個階段的。一切的變,只能變到第六個階段,第七個變是另外一個局面開始!以現代科學證明,物理上、化學上、電子、原子的變,都是六個階段,只有化學的變有七個階段,可是化學的第七個階段是死的,沒有用的。我們的老祖宗的頭腦真厲害,當時並沒有儀器,不知是如何發現了宇宙間一切事物,變的階段不會超過六個的大原則。"突然想到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隔的人不會超過6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到今天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來,亦沒有超過這個範圍,所以後天只用六爻變化,這是我們現代的解釋。古代的解釋,孔子在《系傳》中說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什麼是"三極"?就是天地人三才。人文文化中是人就有男有女,亦即有陽有陰,三才有陰陽相對,三二就得六,這是孔老夫子的心得報告,幾千年來,沒有脫離他的範圍。  

畫八卦是從下面畫起,不像寫字是從上面寫起,就是說所有的卦都上自下而上的!
第一,天下的事情發生變動,都是從下面開始變,換句話說都是從基層開始變;
第二,《易經》的卦,原來只是三爻,後來變成六爻,名稱上就有了分別:下面三爻的卦為內卦也就是主卦,上面三爻的卦為外卦也就是客卦,內外兩卦是連起來的。自下面開始畫卦,亦說明了宇宙事物的變,是從內部開始變,如一個人的變,是內在的思想先變化,一個公司機構出問題,必然也是是內部先出了問題,亦是說:物必自腐,然後蟲生。
文章來源  北冥木木

科學認識歷史上最著名的爭論--量子力學與非決定論,是愛因斯坦和波爾兩位大師級科學家圍繞量子力學問題展開的爭論。20世紀以前,《易經》常常被侷限為占卜之書。那麼,易經到底是決定論還是非決定論呢?我們先來聊一聊"科學宿命論"的故事。1609年,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寫了本名為《新天文學》的書。揭示了天體行星的運動規律,後來被稱為"開普勒第三定律"。1687年,牛頓寫了一本名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書,總覺出來物質運動的三天規律。這就是我們高中物理學過的"牛頓運動力學第三定律"。開普勒第三定律和牛頓動力學稱為預測物質運動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人們將這種情況稱為"決定論"。決定論的支持者有愛因斯坦、牛頓和薛定諤等科學家,決定論認為,在特定時刻的初始位置完全固定了其餘時刻的狀態。這種決定論,由19世紀法國拉普拉斯在《天體力學》對星球軌道的論述中得到證明。知道了現在月球、地球和太陽的狀態,依據定理和方程式,就可以推算出來它們未來和過去的狀態。拉普拉斯根據牛頓力學的決定論而宣揚"科學宿命論"。他認為,一切事物有果必有因,並假設了一種超自然的"惡魔",惡魔知道宇宙中任何一個原子的精確狀態,然後就能通過牛頓力學預測宇宙中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包括現在和未來,也就是給他們"算命"。這一惡魔又稱作"拉普拉斯獸",又叫作拉普拉斯信條。在經典力學領域,拉普拉斯信條變得堅不可破。比如,何時日全食,何時月全食,算的特別準。實際上,目前的航天飛行器軌道,就是以開普勒第三定律和牛頓力學三定律為基礎設計的。直到19世紀量子力學的誕生,科學宿命論受到了挑戰。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指出,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具有不確定度,位置越準確,速度就越不准確,這就是著名的"測不準原理"。宇宙在只有能量沒有物質的"宇宙蛋"時,由能量變為粒子的過程時隨機性的,是不可測的;在由粒子組成的混沌狀態是,也是測不準的。這種不確定性可以用概率來描述,薛定諤方程以概率的形式,精確描述了每個量子的行為。說明宇宙狀態,除了決定論,還存在非決定論因素。量子力學與非決定論--是愛因斯坦和波爾圍繞量子力學問題的爭論是科學認識歷史上最著名的爭論。一旦把《易經》 看作占卜的書來使用,就是把《易經》中闡明的宇宙現象固化了,這屬於宗教思維。宗教和科學都試圖解釋和預測宇宙,但是宗教信徒們把創始人對於宇宙的認識固定化,即宗教思維中的宇宙觀是僵化的。而科學則是不斷加深對宇宙的認識和探索。《易經》就是一本研究宇宙世界變化的書,我們應當以科學的眼光去認識《易經》。為了占卜,我們不能故弄玄虛,用"天機不可泄露"之類的說法去神秘化《易經》。我們在占卜時候,得出的卦象是隨機的,如果樣本量足夠多的話,占到64卦中的任何一卦的概率是無限接近與1/64的。在個體的情緒、意識、思維甚至某個體等微觀層面,這屬於非決定論的範疇,占卜得到的結果可以用概率論的思想去解釋,它並不完全是事物現在或者將來的狀態,我們自然就不能完全按照卦中描述的狀態去做決定。依據微觀世界的測不準原則,我們是否就可以認為《易經》就完全屬於非決定論呢?回到波爾和愛因斯坦的非決定論之爭,在宏觀世界,《易經》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科學宿命論。如果我們將《易經》中的64卦,看作是為我們在宏觀世界所設計的模型、方程、公式,是智慧、謀略、指南,是無數先賢對我們的警示和忠告,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易經》中得到更多有益的啟示。
文章來源,三陽開泰。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