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椎篇

1.「變易」與「不易」、「簡易」,背出分訓也;「不易」與「簡易」,並行分訓也。「易一名而含三義」者,兼背出與並行之分訓而同時合訓也。《繫辭》下云:「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變易之謂也;又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不易與簡易之謂也。足征三義之驂靳(比喻前後相隨)而非背馳矣。然而經生滋惑焉。(《管錐編》,第10頁)

[南山枰按:不易與簡易,乃近義關係;變易與前兩者,乃反義關係;簡易-變易-不易,大概較接近邏輯上之「正-反-合」關係。]

2.《易》之象
 義理寄宿之蘧廬
(專供行人休息的房舍)也,

樂餌以止過客之旅亭也
(
道德經老子說:「樂與餌,過客止。」不管是悅耳的音樂,還是爽口的美食,但凡使人執著於感官刺激而去強烈追求的事物,都會引發人們的貪慾和妄念。)

《詩》之喻,文情歸宿之菟裘也,哭斯歌斯、聚骨肉之家室也。倘視《易》之象如《詩》之喻,未嘗不可摭我春華,拾其芳草。(《管錐編》,第23頁)

[南山枰按:此處認為易學之象,乃義理表達之中介;讀易,當得其意,忘其象耳!]

3.《荀子•天論》:「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楊倞註:「順人之情,以為文飾」。神道設教,乃秉政者以民間原有信忌之或足以佐其為治也,因而損益依傍,俗成約定,俾用之倘有效者,而言之差成理,所謂「文之也」。若遽斷鬼神迂怪之談胥一二「聖人」之虛構,祭祀歌曲之統僉(僉:皆也)一二「君子」所首創,則意過於通,又十八世紀之陳言爾!(《管錐編》,第37頁)

[南山枰按:任何時代,文化皆有多元性;古昔以來,聖人以神道設教,神道為中介,設教是目的,設教的結果是,整頓秩序,凈化思想,加強穩定;以此觀點,今日之各種文化,若不能有利於當今聖人之設教目的,其存在之合理性芨芨乎殆哉!]

4.華、陸、顧文論神道,樹義別於二魏。二魏為治人者言,法令之力所不逮,得宗教以裁約之;華、陸、顧文抉剔治於人者之衷心,遭荼毒而不獲申於人世,乃禱諸鬼神以冀疾苦之或蘇。(《管錐編》,第38頁) 

[南山枰按:神道設教,聖人乃是藉此作為一種調節社會各方關係只重要中介;普通百姓則是借神道乃達到自己個性化需求的滿足途徑;往昔以來,無論是政治生活的重要轉折點,還是民間生活的戲劇化變換點,都離不開神道,讀者可以參考《西遊記》《水滸傳》《封神榜》《紅樓夢》之開篇,幾乎都有某人做夢,夢中見某情景或得神啟,如此種種,概用神道作為敘事框架,也是神道思維影響及於創作的一種體現也!]

5.宗教家言常以空無一物之虛堂、凈無點墨之白紙,象示所謂至大極本之真質,即反象以征之充類至盡。宋周敦頤《太極圖》、明釋法藏《五宗原》均以空白圓圈〇始,示大道之原,可連類互證焉。(《管錐編》,第54頁)

[南山枰按:此語極其值得玩味!]

6.道無心而有跡,聖人則有心亦有跡,蓋道化育而不經營故也。(《管錐編》,第73頁)

[南山枰按:聖人有心,以天下為同胞;聖人有跡,萬類霜天競自由,或許即此跡也。]

7.然上帝無情,則天人懸絕,禱祀唐捐;而上帝有情,又下躋眾生,無以高異。於是談者彌縫補苴以求兩全,或謂其「道是無情卻有情」,或謂其哀樂而無動於中。引而申之,倘亦與人同憂而不愁苦者歟?以南轅北轍之背為東食西宿之兼者歟?(《管錐編》,第74頁)

[南山枰按:若真有所謂上帝者,則上帝無情而顯公正;有情而憐下民,此無情乃是相對的;有情應是絕對的。]

8.樹木之長大,其「動」不著,非若飛走陟降之類,觸目會心。且萌芽毫末漸至於拱把合抱,假以為例,似與亞理士多德以來所稱「潛能」或「潛力」(potentiality)易相混淆。潛能者,能然而尚未然;幾者,已動而似未動,故曰「動之微」,《鬼谷子•揣》篇命之曰「幾之勢」。「知幾」非無巴鼻之猜度,乃有朕兆而推斷,特其朕兆尚微而未著,常情遂忽而不睹;能察事象之微,識尋常所忽,斯所以為「神」。譬如地震或天變伊始,禽蟲失常變態而人蒙昧不省;蓋災之「初動」,於禽蟲已為「顯露」,於人猶屬「纖微」,故禽蟲無愧先覺,而人則不知「幾」焉。然禽蟲何故變態,人固不得而知,禽蟲作諸變態,人自可得而見;苟博物深思,於他人不注目經心之禽蟲變態,因微知蓍,揣識災異之端倪,則「知幾」之「神」矣。「動之微」者,雖已動而尚難見、不易見,是以見之者罕、知之者稀也。(《管錐編》,第76頁)

[南山枰按:無論是為學,治事,皆應見機而作,即處理於萌芽狀態之際,此人之上者也;若不及時回應,若回應無力,若任由擺布,隨波逐流,皆不可謂見機者也!]

9.心同理同,正緣物同理同;水性如一,故治水者之心思亦若合符契。(《管錐編》,第85頁)

[南山枰按:物同,理同,則心同;故此人心之能溝通,道理之能對接,即在此。]

10.思辯之當然,出於事物之必然,物格知至,斯所以百慮一致、殊塗同歸耳。斯賓諾莎論思想之倫次、系連與事物之倫次、系連相符,維果言思想之倫次當依隨事物之倫次,皆言心之同然,本乎理之當然,而理之當然,本乎物之必然,亦即合乎物之本然也。(《管錐編》,第85頁)

[南山枰按:此處認為,當然與必然應融匯貫通,大易流行,生生不息,此之謂必然,而吾等以贊天地化育之心,以推己及人之情,以見微知著之智學此易學,乃可謂當然也!]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