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3

 Q.3《易經》的「天」概念有沒有價值意涵? 傳統中國哲學在使用「天」這個概念時,有區分成客觀自然之天和具有位格之天,前者不帶有價值判斷,只是客觀規律;後者則是像人格一般,帶有善惡或喜惡之價值判斷。「天」概念包括「主宰」、「造生」、 「載行」、「啟示」、「審判」五種功能。易經的「天」是屬於哪一種「天」呢?在運行時,是否帶有價值判斷?乾卦為天,卦辭為「元亨利貞」,文言傳解卦謂:「元者,善之長也。」意即天在創始時,建立了一切善行之首位。一切善行以天之創始為依歸,那麼似乎意味著這樣的「天」帶有「善」之價值判斷,故才能作為「善之長」也。故此處的「天」較像具有位格之天,帶有價值判斷。 但易經的道理之一為「天道無吉凶,吉凶都是來自人的慾望」,要人們修養德行,趨吉避凶。 在這個解釋下,這樣的天比較像是自然規律之天,本身無價值判斷,吉或凶都是人的主觀附加上去的。 請問,易經的「天」究竟屬於哪一種「天」呢?或是兩種說法有其可相容之處?

A.天有兩個側面,一個是有位格的作為價值要求的一個來源,一個是自然之天,好像只是規律。這個運作而已。那這兩個能不能相合呢?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天,是最根源的概念,所以它提到的主宰造生且是審判。這樣的用意,主宰之天不變。造生在行轉成了自然之天,因為天子失德,情勢審判轉成了命運之天。然後呢?儒家是把命運之天轉成使命,轉成使命之後就可以接著上那個前面的情勢審判啊,就是你要有善惡要有報應。那麼自然之天呢?在道家來說,你忽略了超越性,所以提出到把他提升上去呢。道家的問題,但是仔細唸老子念到易傳,都會發現這天的五種概念啦,並沒有完全都消失。有的時候,他還會隱藏在裡面。像老子也說過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沒有特別偏愛哪一方面,但常常跟善人走在一起。對老子的天也不完全是中立的。抽象的自然的天,那麼易傳也一樣,易傳裡面其實要提的話,在系辭傳裡面3度出現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天地保佑你。代表這天當然是一個有位格的,是一個價值判斷的要求的天。

易傳裡面,這兩種天概念都還沒有完全釐清,同時也都有雙方的意思。至於說自然之天它的意義呢?就慢慢佔有優先地位。所以到天如何人如何啊?往往天是天地之間,天地相合,如何人與人之間如何配合?有這樣的這個說法。那麼。我們就回到這個問題。他說,元者,善之長也。善之長代表什麼,代表這個天可能是有價值判斷的位格的天。但是我們講易經的善的時候呢,到這個流域啊。他說,原則上日常也是說創始。讓我存在是一切善行的所謂。不要忘記,善是由人來說的。就天來說,無所謂善不善。因為善惡的概念,絕不能脫離一個主體,她有自由選擇的可能。所以你說天是善天是惡,沒有意義。當你說天創造萬物,天的善的時候呢?或者你忽略了另一面,如果你不忽略的話呢,萬物都不斷的死亡、衰老,那天不是變成惡的嘛!?那怎麼解釋呢?這基本上現在無所謂善惡,因為它天並不是一個主體可以做選擇,要不要做什麼事的問題?善惡,永遠在於人的世界。離開人的世界談善惡,根本不知所云。比如說,你說這些貓這些狗很善?他根本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你說善,只是指什麼?有用而已。這在古代的用法是很很平,常的就是有用就是好。哪沒有用?就好像一輛車不好,因為零件壞了車舊了,所以不好。

好不好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善惡,所以用上個這個兩個字的時候呢,要特別留意是放在人的世界來看。所以創造萬物叫做原則,是一切善行的,所謂是說什麼?從人的角度來看,讓一樣東西存在發展,這是善的。所以這是對這個講到善惡的概念的時候。第二個天道,無吉兇。其中來自人類的慾望。那後面就是說。那這樣的天是不是像自然之天,有天道無吉凶。同樣的這個說法只是讓你了解吉凶在於人!就跟前面說的天道無善惡,善惡在於人!人看到天道違反自己的意。對我來說很不利,那我就要調解我自己。而不是說我要改變天道這個是說得太誇張了。所以我改變自己的,是從天道。那麼在什麼什麼情況呢?我當然就容易行善嘛!有天道是什麼不斷的運作?首先要接受這個事實,所以對於所有發生的事情都不需要有情緒反應,所有的情緒反應包括喜怒哀樂都是不明白天道之後的人的幼稚表現。所以從天道無吉凶就會讓人的生命啊,很容易安頓在自己當下的情況就考慮一個問題,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就跟孟子經常強調,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這是儒家的精神啦,所以儒家把這個古代一本卜筮的書轉成人文教化所需要的觀念。他的貢獻就在這裡。所以要記得,善惡在於人吉兇在於人。

天道只是客觀的規律,但是人體會到天道之後呢?找到一種對自己的生存。比較有利的方法,因為生存就是最大的善,你沒有生存的話,其他一切都不用談了。自己生存也要讓別人生存。這就是。在易傳所說的善。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